• 夏朝姒少康著名人物介绍

    夏朝姒少康家族成员

    本名:姒少康,别称:少康,所处时代:夏王朝早期 夏朝第六任君王

    姒少康(前1972年-前1912年),姒相子,夏朝君主。姒少康的父亲姒相被寒浞所杀。姒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有虞氏任庖正,娶有虞氏之女,积极争取夏后氏遗民,志在复国,派间谍女艾于浇,在同姓部落斟灌氏与斟鄩氏的帮助下,与夏后氏遗臣伯靡等人合力,攻灭寒浞,建都纶城(虞城县西三十五里),恢复夏王朝的统治。姒少康大有作为,史称少康中兴。

    以下是小编为您讲解夏朝姒少康家族成员,了解夏朝姒少康家族成员相关的人物故事、事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夏朝历史人物,以及夏朝历史的发展动态,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佛法使人了解生命的真谛。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会慢慢的消失成为过去。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仅仅是历史,具体真实性,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未必能说的真明了,因为,本站的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 夏朝姒少康神话人物专题,夏朝姒少康家族成员,夏朝姒少康历史事件

  • 夏朝姒少康家族成员

    高祖父:禹

    曾祖父:启

    祖父:仲康

    父亲:相

    儿子:杼

    姒无余(越国先祖)

    孙子:槐

  • 推荐阅读

    【备注:夏朝姒少康家族成员,对历史的爱好者而言,很多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等历史知识方面的积累,需要平时日积月累,多闻、多思;敬请顺便了解以下“推荐的历史常识”,利于增长智慧;】

  • 现代学者马非百所著《秦集史》认为秦国国内有朝内执政大臣推荐亲信将领在外统兵的传统,如张仪与魏章、魏冉与白起、范雎与郑安平就属于这种关系。执政大臣与亲信将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张仪失势后魏章也被驱逐,魏冉被罢免职务后白起随后被赐死,郑安平投降赵国后范雎也辞职归乡。

    详细点击:【春秋战国:魏章】

  • 项伯早年行侠

    项伯,名项缠,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早年行侠仗义,秦统治时期曾与张良有旧交情。曾经因犯下杀人罪,跟随韩公子张良躲藏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到了项梁在吴中起兵造反之时,项伯也跟随他参与这件事。后来跟随项梁北上,拥立熊心为楚怀王,被任命为楚国左尹。秦二世三年,参与北伐援救赵国,后随项羽参加巨鹿之战,又跟随项羽占领函谷关。

    项伯背叛项羽

    汉元年十月,秦王子婴向楚将沛公刘邦投降,秦国灭亡。刘邦利令智昏,听从谋士建议,占据函谷关而不听从诸侯的意见。十一月,项羽率联军到函谷关叫战,有军队守关,不能进入军营,项羽又听说刘邦已先攻破咸阳,大发脾气,命令驻守当阳的军队等人攻打函谷关,于是才得以入关,到了戏西。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报告项羽:“刘邦想霸占函谷关,任命子婴做国相,珍宝样样被他占有!”项羽大怒,发布命令:第二天搞赏士卒,进军攻打刘邦。刘邦当时驻军霸上,并不知情。

    大战即将一触即发,霸上准备玉石俱焚的时刻,项伯想到了跟随着刘邦的张良。张良曾经有恩于他,两人关系很好。项伯不愿意放弃张良而不顾,连夜赶到霸上,找到张良,告诉他们实情,要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张良借口说,危难时被抛弃的人,逃避是不正义的,于是将这件事告诉了刘邦。

    刘邦感到自己力量不对等,决定软化双方的对抗,于是把项伯选定为拉拢的突破口。他对项伯极恭敬地以兄长的礼节约见、祝酒,结为亲家,又因为处事灵活的理由,诚恳地解释了产生误会的事情,表明了他对项王的忠诚之心。项伯完全相信了刘邦的忠诚,甘愿充当双方和解的中介人,不仅给刘邦提出了一个自己认为不错的主意,而且说服好遇到刘邦项羽,为刘邦到新丰的鸿门(约今日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道歉做了很好的铺垫。

    项伯护驾刘邦

    在第二天的鸿门宴上,范增不断地暗示项羽,要项羽乘机杀掉刘邦,项羽由于在事前已被项伯说服,认准刘邦为忠诚有功的将领,因此,对范增的暗示沉默不答。当范增召来项庄就要当场舞剑表演时,项伯一下子看出了其中要杀刘邦的真正意图,立即拔剑相互对着舞,时常用身体挡护着刘邦,使项庄一直很难在下手。

    汉高祖二年,项羽攻打齐国,在九江征兵。九江王英布仅派遣将领率领数千人迎接。等到刘邦攻下了彭城,九江王英布也因为声称有病不去辅佐楚国。项羽从此怨恨英布,派使者指责英布,并要召见他。英布担心,不愿意去。而项羽也因为北方有齐国、赵国的忧虑,西方有汉为患,而自己盟友只剩下九江王一个,所以没有发兵攻打英布。

    汉高祖三年,汉朝使者随何到了九江,成功策反了九江王英布帮助西汉,项羽派项声、龙且进攻淮南,几个月,淮南平定。英布到刘邦驻扎的荥阳后,也派人到九江招徕他的散兵。而项羽则派了项伯到九江,收编了九江的部队。项伯到九江之后,全部杀死了英布的妻子。英布只好收兵北上。

    项伯封地射阳

    项羽战败死去之后,

    刘邦赦免了所有的项氏家族都不杀,并赐姓为刘。项伯在秦国时起跟随诸侯灭掉秦国,鸿门宴又为刘邦护驾,因此被封为射阳侯。他的封国位置在今江苏宝应县射阳湖镇东部。

    在孝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项伯去世,他的后代项睢有罪,不能继承爵位,封国灭亡,他的封地归入西汉朝廷。

    详细点击:【秦朝:项伯】

  • 罗隐的才气还是非常出众的,也被当时的人所推崇,当初认他为叔叔的罗绍威,就很喜欢罗隐的诗,他自己还写诗,而且将自己的诗谦虚地命名为《偷江东集》。割据青州的王师范经常派人送信送财物给罗隐,求他赠诗,等得到后,大喜不已,爱不释手。有个朋友中了进士,罗隐写诗祝贺,朋友的父亲却说:“儿子及第我并不高兴,高兴的是得到罗公诗文一篇。”可见罗隐在当时的名气之大,但这名气也成了他及第的大障碍。罗隐一生作品很多,著作有《谗书》、《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江南甲乙集》、《灵壁子》等。 罗隐的诗很有境界,对人生的认识也很深刻,如《孟浩然墓》批判了当时社会对书生的冷遇:“数步荒榛接旧蹊,寒郊漠漠雨凄凄。鹿门黄土无多少,恰到书生冢便低。”坟墓的高低显示了人死后礼遇的高低。

    还有比较出名的《自遣》,对他和当时一些有才华而不能报国的志士的无奈心理做了描述,有的句子至今还被一些人引用,但已经是断章取义了。罗隐在《自遣》中写道:“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其他的诗中也常有佳句出现,如《蜂》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筹笔驿》的“时来天地皆同力。

    除了诗外,罗隐的文章也很出名,主要是《谗书》中的小品文,在序言中罗隐自嘲地写道:“我来到京城七年,饥寒交迫,几乎不像一个正常人了。丁亥年的正月,拿过这本书来自己骂自己:‘他人用书得荣誉,你却拿它自取其辱;他人用书取富贵,你却因此得贫困。’所以,我的书不过是自己谗媚自己罢了,就叫谗书吧。”罗隐的儿子塞翁,官至节度使推官,擅长画羊,当时人视为一绝。罗隐的《谗书》中有一篇《题神羊图》估计就是在儿子的画上写的,他对当时的不良风气进行了讽刺,大意是:“尧的时候有神羊,是触不直辨是非的。后人却将羊角的形状画得怪异,以为这样才是神羊。哼!尧的羊和今天的羊本来就是一样的。原来的羊纯朴,现在纯朴之风已经败坏了,羊也变得贪婪狠毒,人也堕落了。所以现在的羊角歪了,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触不直辩好坏之人了。” 罗隐有才,但他初期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他太狂妄了,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好像天下除他之外再无有才之人,但失意使他的诗才朝着另一个讽刺的方向有了大发展。假如他稍微收敛一些,恐怕在当时会有更大的作为,但这样,那个有才气有傲气的罗隐就不会出现了。朱温也久闻罗隐盛名,用右谏议大夫的官职召他去,被罗隐回绝。同时他还建议钱鏐讨伐后梁,灭掉叛逆唐朝的朱温。他说:“王是唐朝之臣,发兵北伐义不容辞,纵使不能成功,也能保住杭州越州之地,称帝于东方。怎么能向北称臣,做羞辱之人呢?”钱鏐以为罗隐被唐朝长期压制,会怨恨唐朝,这时见他并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以道义为重,对他的人品很是钦佩,虽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北伐,但对罗隐更器重了。

    详细点击:【唐朝:罗隐】

  • 项羽死后,刘邦称帝,淮南王英布成为异姓诸侯王之一。英布以六为都城(今安徽六安),治下的地区包括九江、庐江、衡山、豫章等郡。汉十一年(前196),吕后诛杀了淮阴侯,因此,英布内心恐惧。这年夏天,汉王诛杀了梁王彭越,并把他剁成了肉酱,又把肉酱装好分别赐给诸侯。送到淮南,英布正在打猎,看到肉酱,特别害怕,暗中使人部署,集结军队,守候并侦察邻郡的意外警急。

    英布宠幸的爱妾病了,请求治疗,医师的家和中大夫贲赫家住对门,爱妾多次去医师家治疗,贲赫认为自己是侍中,就送去了丰厚的礼物,随爱妾在医家饮酒。爱妾侍奉英布时,安逸舒缓、不慌不忙地谈话之间,称赞贲赫是忠厚老实的人。英布生气地说:“你怎么知道的呢?”爱妾就把相交往的情况全都告诉他。淮南王疑心她和贲赫有淫乱关系。贲赫惊惧,借口有病不去应班。英布更加恼怒,就要逮捕贲赫。贲赫要告发英布叛变,就坐着驿车前往长安。英布派人追赶,没赶上。贲赫到了长安,上书告变,说英布有造反的迹像,可以在叛乱之前诛杀他。刘邦看了他的报告,对萧何商量,萧何说:“英布不应该有这样的事,恐怕是因结有怨仇诬陷他。请把贲赫关押起来,派人暗中验证淮南王。”英布见贲赫畏罪潜逃,上书言变,本来已经怀疑他会说出自己暗中部署的情况,汉王的使臣又来了,有了相当的验证,就杀死贲赫的全家,起兵造反。造反的消息传到长安,皇上就释放了贲赫,封他做了将军。

    刘邦召集将领们问道:“英布造反,对他怎么办?”将领们都说:“出兵打他,活埋了这小子,还能怎么办!”汝阴侯夏侯婴召原楚国令尹薛公问这事。令尹说:“他本来就当造反。”夏侯婴说:“皇上分割土地立他为王,分赐爵位让他显贵,面南听政立为万乘之主,他为什么反呢?”令尹说:“往年杀死彭越,前年杀死韩信,这三个人有同样的功劳,是结为一体的人,自然会怀疑祸患殃及本身,所以造反了。”

    夏侯婴把这些话告诉刘邦说:“我的门客原楚国令尹薛公,这个人很有韬略,可以问他。”刘邦就召见了薛公。薛公回答说:“英布造反不值得奇怪。假使英布计出上策,山东地区就不归汉王所有了;计出中策,谁胜谁败很难说了;计出下策,陛下就可以安枕无忧了。”刘邦说:“什么是上策?”薛公回答说:“向东夺取吴国,向西夺取楚国,吞并齐国,占领鲁国,传一纸檄文,叫燕国、赵国固守他的本土,山东地区就不再归汉王所有了。”刘邦再问:“什么是中策?”薛公回答说:“向东攻占吴国,向西攻占楚国,吞并韩国占领魏国,占有敖庾的粮食,封锁成皋的要道,谁胜谁败就很难预料了。”刘邦又问:“什么是下策?”薛公回答说:“向东夺取吴国,向西夺取下蔡,把辎重财宝迁到越国,自身跑到长沙,陛下就可以安枕无虑了。汉朝就没事了。”刘邦说:“英布将会选择哪种计策?”薛公回答说:“选择下策。”刘邦说:“他为什么放弃上策、中策而选择下策呢?”薛公说:“英布本是原先骊山的刑徒,自己奋力做到了万乘之主,这都是为了自身的富贵,而不顾及当今百姓,不为子孙后代考虑,所以说他选用下策。”刘邦说:“说的好。”赐封薛公为千户侯。册封皇子刘长为淮南王。

    英布造反之初,对他的将领们说:“皇上老了,厌恶打仗了,一定不能够亲自带兵前来,派遣将领,将领们只害怕淮阴、彭越,如今他们都死了,其余的将领没什么可怕的。”所以造反了。果真如薛公预料的,向东攻打荆国,荆王刘贾出逃,死在富陵。英布劫持了他所有的部队,渡过淮河攻打楚国。楚国调动军队在徐、僮之间和英布作战,楚国分兵三路,想采用相互救援的奇策。有人劝告楚将说:“英布擅长用兵打仗,百姓们一向畏惧他。况且兵法上说:‘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和敌人作战,一旦士卒危急,就会逃散。’如今兵分三路,他们只要战败我们其中的一路军队,其余的就都跑了,怎么能互相救援呢!”楚将不听忠告。英布果然打败其中一路军队,其他两路军队都四散逃跑了。

    英布的军队向西挺进,在蕲县以西的会甀和刘邦的军队相遇。英布的军队非常精锐,皇上就躲进庸城壁垒,坚守不出,见英布列阵一如项籍的军队,皇上非常厌恶他。和英布遥相望见,远远地对英布说:“何苦要造反呢?”英布说:“我想当皇帝阿!”皇上大怒,骂他,随即两军大战。英布的军队战败逃走,渡过淮河,几次停下来交战,都不顺利,和一百多人逃到长江以南。

    英布原来和番县令通婚,因此,长沙哀王吴回(吴芮之孙) 派人诱骗英布,谎称和英布一同逃亡,诱骗他逃到南越,所以英布相信他,就随他到了番阳,番阳人在兹乡百姓的民宅里杀死了英布。

    详细点击:【秦朝:英布(秦末汉初名将)】

  • 公元1126年,金国大军突然南下,六万人马势如破竹,直捣京城汴梁。当是之时,以宋钦宗赵桓为首的一干人等似乎被如狼似虎的金军吓傻了眼,根本无视敌我双方兵力之比(当时汴梁城内的守军多达20万),就“毅然”决定割地求和。作为当时主张“求和”态度最为坚决的国家领导人之一,张邦昌则被宋钦宗“英明”地任命为“河北路割地使”,负责陪同康王赵构前往金营充当谈判的预交“押金”——人质。

    这一由国家最高元首亲自交付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充分代表着来自皇帝的信任和关心,但凡有点上进心的人,都会高兴的接受的,比如康王。可是,张邦昌却是一个小人,而且是“懦夫式”的小人,所以在接到圣旨以后,他如丧考妣,为了自己的这条小命,居然又是荒唐地要求宋钦宗做出书面承诺,切实保证“无变割地议”;又是要求宋钦宗干脆先下发投降文件,让他揣在怀里然后直接送给金国。理所当然的,这些荒唐的要求被干净利落地一一否决了。

    尽管要求没有成为事实,可是堂堂一名国家领导人,为了一己之私利,竟然可以如此光明正大地做出如此厚颜无耻的事来,张邦昌实在想不小人都不行了。因此,如果史书据此将其列入《奸臣传》、《宠幸传》或者干脆单列一篇《小人传》,都是可以理解而且顺理成章的。问题是,无论是官方正史还是民间传说,却将张邦昌归类于“叛臣”,而究其理由,不过因为他当过那么个把月的事实上根本不存在的“皇帝”。这,就是对张邦昌的莫大冤枉了。

    其实,张邦昌从来就没想过要当皇帝。关于这一点,《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得很清楚:当被告知将成为皇帝候选人时,张邦昌是明确反对并坚决拒绝的。是粘罕和斡离不谎称只是让他当宰相,辅佐宋朝太子治理国家,他才勉强进入汴梁城中。而其最终也是由于京城父老乡亲的苦苦哀求,才勉强成为理论上的“皇帝”的。

    事实上,尽管在王朝内部表现得相当可耻,可是一旦进入金营,正式成为人质,张邦昌的行为却可圈可点,基本上展现了一名优秀的外交官员所应当具备的那些风度和品质。比如,当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二人召其单独议事时,张邦昌就始终坚持自己与肃王赵枢(其时康王已经被金军退货并另立山头)以及驸马曹晟等三人所组成的“人质代表团”是一个共同的整体,自己绝对不能违背外交工作纪律私自行动,最后还是金国使者使用武力才将其带走的。

    此外,张邦昌也从来没有当过皇帝。虽然当皇帝的任命经过了文武百官的共同签名认可,但他本人根本就没有以皇帝自居的意思——他将办公地点设在文德殿(皇帝的办公地点为紫辰殿和垂拱殿),将办公桌椅西向放置(皇帝的座位是南向放置的)。他坚决制止朝廷官员向他跪拜行大礼,当有的官员为了巴结讨好而对其跪拜时,他必定“东面拱立”。他与朝廷官员开会聊天时自称为“予”而不是“朕”,公文往来时用“手书”而不是“圣旨”。凡此种种,都充分证明了他始终是与朝廷官员们以同事和平级关系相处的(《宋史》卷四百七十五)。

    王时雍是推举他成为皇帝的首席功臣,也可以说是他的心腹和死党,可是当王时雍以皇帝专用的“陛下”称呼他时,他丝毫不留情面地将其狠狠训斥了一番(《宋史》卷四百七十五)。

    后来金国大军准备返回北国,已经身为“皇帝”的他却身服缟素,率领满朝文武,亲自向其时已身陷金军牢笼的徽、钦二宗遥拜送行,并且伤心欲绝,涕泪俱下,完全是为人臣子的礼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所有这些行为,无不实实在在地说明,张邦昌所谓的皇帝职位,确实是只存在于理论上的。

    事情的真相是,与后世一致认定为“叛臣”的结论恰恰相反,自当上“皇帝”的第一天起,张邦昌就在为推翻自己的统治,实现前朝的复辟而做着种种不懈的努力。就算张邦昌当过皇帝,其终极目标也还是为了恢复“旧时王谢”。

    金军没走之前,他亲自到金营拜见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提出了“不毁赵氏陵庙,罢括金银,存留楼橹,借东都三年,乞班师,降号称帝,借金银犒赏”等七项重要提议,并通过积极的外交斡旋工作,得到了当局的许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其中,仅岁币一项就成功免除钱一百万贯、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的负担(《大金吊伐录》),为赵宋王朝的成功复辟和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他又亲自致书金军统帅,成功地将左丞冯澥、管军郭仲荀、签书枢密院事曹辅、太常少卿汪藻、礼部侍郎谭世绩、中书舍人孙觌以及徐天民、苏余庆、沈晦、路允迪、黄夏卿等一干政治精英争取到了汴梁(《三朝北盟会编》)。前京城留守孙傅、签书枢密院张叔夜以及御史中丞秦桧曾经反对他当皇帝的态度最为激烈,但他丝毫没有计较前嫌,同样致书请求放归(《宋史》卷四百七十三)。

    此外,他还殚精竭虑,请求遣还诸王夫人及诸帝姬,希望通过“曲线救国”的策略——因为当时有部分夫人的腹内正有孕——为皇室宗族保全一丝血脉,可惜被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的粘罕看破(《南征汇录》)。

    最后,当金军终于准备北归时,他又委婉而坚决地拒绝了粘罕留一万金军帮助其巩固统治秩序的“好意”,彻底消除了赵宋王朝复辟的暴力隐患。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可以在金军撤退以后的第一时间内,就派出使臣谢克家带着传国玉玺赶到前北宋王朝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恭请大宋王朝现存唯一合法继承人——康王赵构前往继承皇位。同时,恭请元祐皇后在康王到来之前先垂帘听政,暂时主持大局,自己则以太宰的身份退到内东门资善堂居住,继而又亲自赶到南京,痛哭请罪(《宋史》卷四百七十五)。

    至此,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自始至终,张邦昌从来都没有任何叛变国家的行为。因此,说他小人则可,将其列为叛臣,则不但有失公允,更是千古奇冤。

    详细点击:【宋朝:张邦昌(北宋奸相卖国贼)】

  • 1956年,当选为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委员会主任。

    1960年,被提名为苏联地理学会外国会员。

    1966年,被授予罗马尼亚科学院名誉院士。

    1967年,被载入英国编印的《国际名人录》。

    2008年11月16日,被评选为“中国十大科技传播优秀人物”。

    详细点击:【近代:竺可桢(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Copyright jiaol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免责说明:本站历史知识,来自网络收集,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仅供参考;

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